8月译著联合书单|倒霉的人类学家

2023-08-29 10:59:02 来源:百度新闻

《帝国与革命:埃德蒙·伯克的政治生涯(上下)》


(资料图)

[英]理查德·伯克著,梁雪、贾丁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 1730-1797)生活在世界历史上最非凡的时期之一。他努力应对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危机,积极争取与美洲殖民地的和解,并在三场欧洲战争中直言不讳地批评国家政策。他还主张改革英国议会,推动爱尔兰的宪法改革,并成为法国大革命论争中的核心人物。本书鼓励我们重新思考埃德蒙·伯克的遗产和他发挥关键作用的那个动荡时代,将伯克还原到他最初的政治和智识背景中,颠覆了伯克维护传统、反对进步的固有形象,反对将伯克定义为一个落后的民权反对者。

《补子:明清时期的品级标识》

[美]大卫·哈古斯著,王敬雅、仇泰格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

补子是明清两朝识别官员身份的重要标志,本书在大量私人收藏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大量图片,介绍了识别文武官员官服补子上飞禽和猛兽的线索,阐述了对嵌入补子设计图像的基本理解,以及它们在明清两代的演变,尤其是清代中前期的变化。

《〈廷臣〉的命运:一部文艺复兴时期经典著作的欧洲之旅》

[英]彼得·伯克著,闵凡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廷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靡整个欧洲的伟大作品。这本“宫廷行为指南”在出版后的三个世纪里,在意大利出现了62个版本;仅在16世纪,就以6种语言在2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版。本书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对《廷臣》接受史的研究,是一部书籍史、文化史著作。作者讨论了《廷臣》一书被写作、出版、阅读、传播、评价甚至模仿的历史,揭示了《廷臣》所倡导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对欧洲文学、艺术、风俗产生的重要影响。

《拳王阿里的一生》

[美]乔纳森·艾格著,徐海幈译,文化发展出版社

乔纳森·艾格接触了在拳王阿里生命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每一个人,其中包括阿里在世的三位妻子和几位经纪人,进行了500多次采访,找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不曾公开的数千页文件,以及最新发现的录制于1960年代的数十小时录音采访资料。这些文献共同讲述了一个不完美、不笃定,但是勇敢得超乎想象的阿里的故事。作品揭示了阿里的复杂性。这本书对阿里的政治观、信仰、私人生活以及神经方面的疾病都做了重要的新的诠释。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英]M.麦金著,李国山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哲学研究》是体现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本书是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及其后期哲学思想的入门书籍。作者首先对维特根斯坦的生平背景进行介绍,后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清晰地梳理了《哲学研究》的主要观点,厘清了读者阅读原著时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原著进行了细致的导读。书中还融合了当代学者对《哲学研究》的批判,为读者理解原著拓宽了视野。

《倒霉的人类学家》

[英]奈吉尔·巴利著,向世怡译,后浪|海峡书局

人类学家奈吉尔·巴利博士前往陌生的苏拉威西岛,在潮湿闷热、危机四伏的高山密林中艰难穿梭,寻找当地的托拉查人。这个民族的文化独特神秘,因壮观的建筑和神秘的祖先崇拜而闻名。不同于高深莫测、正襟危坐的人类学调查报告,巴利凭借幽默乐观的性格,通过诙谐轻松的文字,将田野工作中遭遇的痛苦与折磨、危险与敌意,与异域文化的种种冲撞,通通化为妙趣横生、令人捧腹的欢乐笔记。

《地中海世界的货币、价格与文明:5-17世纪》

[意]卡洛·M.奇波拉著,宁凡译,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是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面向普通读者的史学佳作,作者从货币、价格等角度解读5-17世纪的地中海商贸文明。他首先概述了中世纪早期地中海周边原始货币的历史,当时盛行实物支付,其他商品与钱币一样,是一种交易手段。之后,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国际流通货币(拜占庭的诺米斯玛、阿拉伯的第纳尔、弗洛伦萨的弗洛林、威尼斯的杜卡托等)及用于日常交易的“小额货币”。他还提到了“幽灵货币”,比如便士,它被用于记账业务,但没有实物等价物。最后,他运用涉及商品、书籍、交通和贷款成本的历史案例,评估价格的相对价值,剖析当时地中海世界的社会状况。如何通过重要的经济元素衡量文明的发展,奇波拉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的分析堪称典范。

《关于这场旅行的四件小事》

[英]苏西·克里普斯、安妮·格雷等编著,丁林棚、朱红梅译,中译出版社

本套书汇集了17世纪到20世纪数十位著名外国作家的作品,从中选出“漫步”“友谊”“独处”“美食”四个主题的篇目,集结成册。《出门散步去》收录大卫·梭罗、泰戈尔、约翰·巴勒斯等三十八位作家的四十篇作品,呼吁我们去户外感受自然,也在漫步的过程中静心思考;《送给朋友的花束》收录奥斯卡·王尔德、简·奥斯汀等十三位作家的十三篇作品,带我们一起讨论友谊的本质,友谊之于人生的重要;《孤独不算烦恼》收录了鸭长明、笛卡尔、济慈等十五位作家的十五篇作品,展现独处和孤独的必要性;《布丁国的酋长》收录了威廉·萨克雷、乔治·奥威尔、伊丽莎·阿克顿等四十二位作家的四十七篇作品,呈现了西方独特的饮食文化,汇集了美食家们对饮食文化的思考。

《文化之用:从启蒙运动到反恐战争》

[英]特里·伊格尔顿著,唐建清译,新行思|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

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思想家面对上帝之死引发的危机,为他寻找了各种替代者。从启蒙运动的“理性”到唯心主义的“精神”,从浪漫主义的“艺术”到其他各种形式的“文化”,它们不仅是思想领域的演进,也是现实政治层面的对策。然而知识分子提出的种种主张总是难逃“双重真理”困境,颠倒了理论与生活的关系。因此宗教信仰依然难以被真正替代。“9·11事件”后,这一问题再次回到舞台中央。在资本主义所谓的无神论时代,上帝似乎突然起死回生。在本书中,伊格尔顿提纲挈领、清晰深入地梳理了西方思想史,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当下精神生活源流的重要参考。思想不仅求真,也要有用。

《心灵生态学导论》

[英]格雷戈里·贝特森著,殷晓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学术生涯的集大成之作,通过本书的阐述和探索,贝特森不仅回溯和发展了使他最早成名的人类学理论,而且循着问题思考的轨迹,进入心理学、精神病学、遗传学、信息理论和传播学等诸多学科。他在历史发展和学科汇通的背景下考察人类心灵的本质,认为心灵与人类关系社会或生态系统以及各种内外通道不可分离。在此意义上,人类心灵是个体与社会、物种乃至整个世界连接在一起的互动网络。

《风味传:吃的探险与人类进化》

[美]罗布·邓恩、莫妮卡·桑切斯著,冯陶然译,文汇出版社

何谓“风味”?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有些食物令人愉悦,有些则不然?在大自然与人类的悠长相处中,风味可曾改变?本书作者邓恩夫妇在生物进化学、考古学、食品科学等学科的多元视域中,探寻美好风味的缘起,解构味蕾及嗅觉等感官体验,讲述酸、甜、苦、辣、咸、鲜、臭的科学秘密与进化故事。

《世界战争史》

[英]杰里米·布莱克、[美]史蒂芬·莫里略、[美]保罗·洛科科著,王启超、董伟译,后浪|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试图从世界范围来观察和梳理人类战争历史的著作。它讲述了全球约4000年的战争史,并将战争置于政治、经济、地理、宗教、文化、社会习俗所交织而成的框架下,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是一本全面介绍军事历史并对其进行综合研究的著作。

《挣脱京都》

[日]井上章一著,叶晓瑶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日本学者井上章一考察京都历史、日本人文的最新著作。作者由京都这座千年古都放眼全国,剖析京都的历史地位对日本全境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影响。由明治维新迁都东京至近日日本文化厅欲迁至京都,将京都与东京的关系娓娓道来。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与历史文脉,逐一解开国外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对于日本各地地名之困惑。“东海道”“中国”“近畿”“关东”,这些日本地名与古都京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地政关系。

《上海史》(全二卷)

[英]兰宁、[英]库龄著,张新、李燕、徐新华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在外国人撰写的有关上海的历史著作中,1920年代出版的这套两卷本《上海史》是颇为权威的著作。这部书由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委托兰宁(George Lanning)负责撰写,后由库龄(Samuel Couling)接手完成。两人前后经历十几年,搜集、整理英国驻沪领事馆、工部局的档案和《字林西报》等资料,全面地叙述了上海开埠至1900年前后上海区域的政治、商业、社会和外侨的发展。因其史料翔实、细节可靠,向来为学界所重视。

《逆袭:16个法国家庭的案例》

[法]阿德里安·纳塞利著,张蕊子译,译林出版社

阿德里安·纳塞利是一名典型的“阶层跨越者”:他的父亲是公交车司机,母亲是秘书,但他成了一名独立记者和作家。生活在两个阶层间的独特经历驱使着他去寻找那些和他一样的人——那些出身贫寒的学者、法官、记者、作家等等。与大多媒体不同的是,纳塞利想见的其实是这些人的父母。他们在默默无闻地帮助孩子成功的过程中牺牲了什么?孩子跨入另一个阶层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背叛吗?阶层差异又会对家庭关系带来什么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逃离乐园》

[俄]帕维尔·巴辛斯基著,何守源译,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我数了下脉搏,97……我一夜没睡,决定一早离开。”1910年10月28日,凌晨3点,82岁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随行的只有他的私人医生马科维茨基。寒冷的深秋夜晚,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要赶在妻子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醒来之前离开。这一仓促之举托尔斯泰足足等待了25年。从那一刻起,围绕着他的行踪及随之而来的死亡,衍生出种种谜团和传说。

自称“一生都在研究托尔斯泰”的俄罗斯当代作家帕维尔·巴辛斯基,严格筛选日记、书信、电报、访谈、回忆录、报刊文章等海量一手材料,以充满悬念的写作手法,焕新素材,一步步重建托尔斯泰的行踪,并通过托尔斯泰的离开追溯了他的一生:从他的青年时代、他的婚姻、他的精神动荡开始,直至他的家庭悲剧,他遗嘱透露的秘密……

《契诃夫传》

[俄]鲍里斯·扎伊采夫著,刘溪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思Cogito

作为契诃夫的抬棺人之一,扎伊采夫自少年时代起便崇拜契诃夫,与之有过交往。在这部《契诃夫传》中,扎伊采夫以文学的笔法和诗意的格调,立体展现契诃夫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生活、情感与创作历程。与后世的诸多传记相比,扎伊采夫的《契诃夫传》基于作者的亲身观察,更贴近传主,也更能传达出契诃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战败: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日]半藤一利著,蒋奇武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00前的24小时,围绕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正式发布向美、英、苏、中四国无条件投降的《终战诏书》所发生的种种:难以接受的现实和无法想象的未来,政坛、军界各色人等的情感表现和行为选择,终战程序执行的争议和变数,《终战诏书》表述的含混与刻意回避,航空队基地司令官的抗命特攻,陆军省少壮派军官的决死兵变……日本在最终覆亡背后发生了什么?本书全景展示了日本战败投降之前的8月14日中午至8月15日中午,围绕《终战诏书》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讲述了日本在最终覆亡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各方势力、各个阶层对待投降这个问题的不同态度。

《樱与兽:帝国中心的上野动物园》

[美]伊恩·J.米勒著,张涛译,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动物史、社会文化史研究专著,主要研究日本第一座现代动物园——成立于1882 年的东京上野动物园,在日本快速近代化、帝国崛起和陨落的历史背景下,叙述这座动物园从明治维新时期到当代的历史,讲述这座动物园发挥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本书认为,作为第一座有别于西方世界的各种影响而独立建设成立的动物园,上野动物园不仅是日本东京的著名观光景点,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一方面体现了日本自明治时期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剧变,另一方面是反思人类与动物、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案例。

《日本刀:制作与鉴赏的艺术》

[日]吉原义人、[美]利昂·卡普、[美]博子·卡普著,历史独角兽、付喆、愚蠢的翼德译,创美工厂|广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日本刀复杂的制作过程及鉴赏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传统工艺和日本文化。通过对日本刀的研究,我们也会看见日本社会的变迁。

《城市:最初的6000年》

[美]莫妮卡·史密斯著,郝鹏程、刘源洁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将考古、历史和当代观察结合在一起,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带领读者探索布拉克、乌尔、庞贝、蒂卡尔、特奥蒂华坎、摩亨佐-达罗、西素帕勒格勒赫等古城市,叙述了城市的兴起及其与我们之间的联系,揭示了城市生活中令人着迷的日常生活细节。

《商会与近代中国的社团网络革命》

[加]陈忠平著,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

商会是近代中国最早得到法律承认、由商人精英组成和领导的新式社团。本书使用丰富历史资料和新的网络理论,对近代江浙地区200多个城镇商会、它们与其他社团从乡镇到全国的联系及其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其中的网络分析丰富了此前商会史中使用组织分析、阶级分析或公共空间、公民社会等理论所取得的成果,也对其中西方理论提出了不同看法。这种理论与文献结合的分析证明,江浙商会起源于商人精英在行会、善堂、半官方企业等组织中社会关系的制度化扩张及其与清末政府在内外冲击下的互动,其发展促进了工商界内外从地方到全国的社会联系和整合,并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改良、革命和民族主义运动及经济现代化。

《奇异的宇宙》

[美]洛伦·艾斯利著,傅贺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对奥德修斯、库克船长和查尔斯·达尔文等人的旅程展开了引人入胜的记述,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郊区博物学家的知识积累以及使许多人称赞他为“现代梭罗”的品质。

《绝对的资产阶级:1848至1851年法国的艺术家与政治》

[英]T. J.克拉克著,赵炎译,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本书是当代艺术史学家T.J.克拉克的成名作,同时也是他早期艺术史研究的代表作。本书在时间上基本聚焦于1848年革命之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短暂历史,通过研究街垒主题的艺术创作、国家艺术赞助,以及米勒、杜米埃、德拉克洛瓦和波德莱尔在此时期的具体创作情况,展示出了艺术史研究中影响艺术面貌的诸多复杂面向:既有在特定历史时刻出现的各种历史变故、政治风向和意识形态转型,又涉及不同艺术家自己的阶级身份、心理状况和创作中面临的具体情况,也有关于艺术史传统、公众接受和批评家趣味等问题。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交织成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一幅波澜壮阔又极富戏剧性的历史画卷。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