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喀喇昆仑公路⑦|离歌一曲肠寸结

2023-08-19 12:16:12 来源:湖南日报

重走喀喇昆仑公路⑦|离歌一曲肠寸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亚平


【资料图】

青春换得山河壮,碧血染将天地红。8月16日下午,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NUST)。该国高教部中国研究中心在这里举行了中巴友谊报告会。这是中国援巴烈属老兵首次走进“巴铁”最高学府,也是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首次隆重推介筑路英雄精神。

学校副校长osman先生真诚地说,教育的本质是将集体意识当中的灵魂传递给未来的精英们,热切希望喀喇昆仑筑路英雄的精神能够像一盏明灯,指引学子们一往无前,在正确的道路上,以家国情怀为先,续写英雄的故事。

时间回转到6月7日。午夜23时许,巴基斯坦高教部中国研究中心博士李文钰收到湖南岳阳援巴老兵田念胜的短信:我将护送部分援巴烈属和老兵,到巴基斯坦为英烈扫墓。李文钰随即给中心主任相杨打电话报告。

相杨听完,沉吟一会,坚定地说:“必须办,咱们来办,好好办!”

援巴英烈的故事大家都早有耳闻,每一个在巴中国人的心都被深深地牵动。两位海外赤子都知道这个"办"字的背后是什么。“烈属老兵的到来,将为中巴友谊国际化影响力再次注入新的活力。”

此时,吉尔吉特正值大选,尘埃尚未落定。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跟政府的协调?这成了摆在她俩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时,老兵和烈属年岁偏高,如何安全稳妥地帮他们实现夙愿,是本次活动至关重要的核心内容。

次日,相杨集合中国研究中心全体成员,迅速制定活动方案、路线规划、特别是核心节点的接待计划。

自此,以“薪火相传”为主题、以火炬传递为表现形式的活动雏形诞生了。

“喀喇昆仑公路,一公里一条命。”动员会上,相杨说到此话,似有锥心之痛。它激励着每个成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义无反顾,奋勇前行。

中国和巴基斯坦有3个小时的时差,白天又有繁杂的工作要处理,因此相杨和李文钰把集中与田念胜沟通进展的时间都放在了晚上。对她们而言,一夜难眠是常事。

策划过程中,考虑到来访团队的实际需求,相杨协调了当地多级政府、海康威视、圣福林集团、星光村作为接待单位,并选取核心成员进入筹备组;从活动物资采购到入境手续办理等等,每一个环节,相杨都亲力亲为。

吉尔吉特是巴基斯坦的偏远地区,地形环境复杂,自然气候多变。很多巴基斯坦人,甚至一生都未去过吉尔吉特。活动方案确定后,大选仍未结束,政府部门间协调存在不少障碍。于是,中国研究中心、圣福林集团和星光村负责人组成先遣队,在7月份启程前往吉尔吉特。此时,当地正值汛期,一夜之间多个路段遭遇泥石流,先遣队在路上被困了3天;然而,这些困难没有使任何一个成员退缩。

那一段日子里,相杨手机从不离身。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电话、任何一条信息。终于,她的团队经过几天的努力,走通了行政流程,踩好了每一条路线的点儿。

中巴文化之间,自然存在不小的差异。为了不让文化差异影响双方的友好接触,中间这一层防撞墙的作用至关重要;同时也为了核心节点活动的顺利推动,在相主任的沟通和坚持下,吉尔吉特方面还将活动做了彩排。

洪扎官员出城四百里至边境迎接,CPEC警察全线护航,省长的热情晚宴,为每位烈属和老兵颁发证书……直到此时,相杨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相杨不仅是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也是巴基斯坦科技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深深明白,将火炬传给下一代,才是中巴友谊的未来。

想到这,相杨觉得很有必要组织一场英雄事迹报告会。于是,她将此事汇报给校长Bukhari。校长毫不犹豫,表示全力支持。NUST是一个由军方成立、管理的巴基斯坦顶尖级学府,汇聚了各界精英人才,在学界、政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Bukhari校长正是与中国官兵共同修过路的巴基斯坦筑路部队FWO的前任司令。

因为Bukhari先生在国外出差,于是由领衔财政部17年的前财长Ashfaque先生、巴基斯坦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Osman先生,以及及其他专家学者,前来为报告会站台。

会上,中国援巴老兵、志愿者深情讲述了筑路英雄的往事。讲述一开始,李文钰博士就进行同步翻译,如行云流水一般,听众们没有了国籍和文化的界限。至动情处,李文钰失声痛哭。相杨连忙上前拥抱李文钰,表示“我来接着翻”。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烈士遗孀们的悲情往事,再次重重撞击着相杨的心扉。她也几度哽咽、泣不成声。

会议流程不得不紧急“刹车”“拐弯”。相杨表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喀喇昆仑上的丰碑——中巴公路修筑纪实》,将由中国研究中心翻译、巴基斯坦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面向国际市场发行。

“我们不该让这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落入尘埃。作为巴基斯坦最优秀的高校,我们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为这些中国老兵、烈属在伊斯兰堡营造一个永远都可以随时来看看的家。”副校长Osman先生几乎一字一顿地说。

Osman先生起身离席、缓缓走上前台,眼含敬意地为援巴老兵、烈属、志愿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上面用英文写着:“中国研究中心永远的兄弟(姐妹)”。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