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枭龙 MAX 标配电四驱,不到 16 万!能否硬刚比亚迪?

2023-05-23 08:16:44 来源:汽车洋葱圈

哈喽大家早上好!

前不久写吉利的银河 L7 时,我提到这款车型的唯一目标、以及上市后最大的竞品,就是比亚迪的宋 PLUS DM-i,如今银河 L7 仍未上市,哈弗的枭龙 / 枭龙 MAX 则提前到来,而这两款车也将成为银河 L7 和宋 PLUS DM-i 不容轻视的对手。

我们知道此前哈弗品牌就已经推出过混动版的赤兔、H6 等车型,但销量表现都很一般,如今改换全新风格的枭龙 / 枭龙 MAX 有何不同?和比亚迪、吉利的同类产品有何差异,谁更胜一筹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枭龙 / 枭龙 MAX

是怎样的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可以说明的是,枭龙、枭龙 MAX 在名称上只有英文字母后缀的差异,且同属紧凑级 SUV 的级别,但是从尺寸的差距、外观内饰的风格,以及核心动力总成的区别都能看出,这其实就是两款不同的产品。

首先看枭龙,2710mm 的轴距、4600mm 的车长,在当下市场环境里属于一台标准的 A 级紧凑 SUV,这个尺寸明显是比宋 PLUS DM-i 要小一圈的,整体和比亚迪旗下稍小的宋 Pro DM-i 接近。

售价方面,枭龙指导价 13.98-15.68 万,整体比 14.08-16.58 万的宋 Pro DM-i 稍低,但主销配置基本是高度重叠的。此外不管是动力参数还是纯电续航,枭龙和宋 Pro DM-i 都非常接近,且两款车都没有配备四驱。简而言之,哈弗枭龙就是完全对标宋 Pro DM-i 的。而枭龙 MAX 当然是瞄准了销量更高的宋 PLUS DM-i,不过它并非处处对标宋 PLUS DM-i,例如 2800mm 的轴距、4758mm 的车身,就比宋 PLUS DM-i 要长了不少,实际上已经跨入中型 SUV 的级别,但和吉利的星越 L 一样,哈弗依然把枭龙 MAX 定位成了紧凑 SUV。除了尺寸差异外,枭龙 MAX 在核心的动力总成上也和宋 PLUS DM-i 形成显著差异,后者的两驱版有 51 公里和 110 公里两个纯电续航版本,同时搭配前后双驱动电机的四驱版,但价格门槛拉高到了 20 万元以上。

枭龙 MAX 则只有 105 公里的纯电续航,没有对标宋 PLUS DM-i 的 51 公里版本,且枭龙 MAX 通过全新构型的 Hi4 混动系统,以一种新的模式实现了全系四驱,而它的价格,基本和宋 PLUS DM-i 两驱版相当。

吉利的银河 L7 价格还没出,但应该也和枭龙 MAX 接近,相比之下,枭龙 MAX 的尺寸也比银河 L7 更占优,而后者前期预计只有两驱版,核心产品力层面,或许会面临一定劣势。

整体来看,枭龙、枭龙 MAX 在定位上分别对标比亚迪的宋 Pro DM-i 和宋 PLUS DM-i,但在定价方面,哈弗明显要比两款比亚迪车型稍低半头,可以说诚意已经给到,能不能成功,就看两款车型的综合产品力,能不能打动消费者。

价格对标比亚迪

产品力高于比亚迪?

我在试驾银河 L7 之后的一大感受,是这款车在动力、制动、操控、底盘素质以及车机智能化等多个方面,相较宋 PLUS DM-i 都是有优势的。在比亚迪混动产品已经成为标杆之后,想要在同一市场获得成功,产品力或性价比超越比亚迪,基本就是一个前提。

换句话说,想要在 PHEV 混动市场分一杯羹,你不但产品力要有优势,价格还需要更便宜,否则消费者基本没有选择比亚迪之外产品的动力。对于这一点,哈弗也心知肚明。

哈弗此前在赤兔、H6 等车型上都推出过混动版本,吉利的雷神混动也通过星越 L 等车型试了水,但都效果不佳,于是两家公司都意识到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才有可能在混动领域打破比亚迪的垄断。而通过新的子品牌 / 子系列,和全新的设计风格,就成为两家车企的共同选择。枭龙系列和银河 L7,就是相同思路下的产品。

枭龙创新有限

任务是压低混动价格门槛

先看枭龙,它的混动系统我们都不陌生,就是此前搭载在哈弗、魏牌多款车型上的柠檬混动,采用 1.5L 自吸发动机和 2 挡 DHT 变速箱的组合,动力参数、续航里程和油耗水平,都和比亚迪 DM-i 两驱版相近。

哈弗枭龙的一大特点,是接近封闭式的前脸,能让人一眼认出其新能源车的身份,不过除此之外,它的造型不及银河 L7 那么激进,尤其是尾灯的造型,和哈弗品牌多款燃油车型都非常相似。

枭龙的内饰也没有太多惊喜,整体布局和风格,和此前哈弗品牌的燃油产品都比较统一,没有明显的创新。枭龙内饰

功能配置方面,枭龙和宋 Pro DM-i 基本看齐,同等配置下价格门槛普遍要低几千到 1 万元,但是座椅加热和通风这两项出现在宋 Pro DM-i 中配版的配置,在枭龙上需要选装,由此可以看出,枭龙在尽力把价格压在宋 Pro DM-i 之下的努力,其实是比较吃力的。

枭龙后排

此外,如果考虑到宋 Pro DM-i 目前 1 万元左右的终端优惠,哈弗枭龙如果不给出优惠,那么它在价格和性价比层面其实并没有优势。

枭龙 MAX 是重头戏

Hi4 四驱成撒手锏

枭龙和枭龙 MAX 同步上市,但媒体的报道重点几乎都集中到了枭龙 MAX 上,原因也很简单,哈弗在混动领域的新技术和核心优势,都体现在了枭龙 MAX 上。

设计层面,枭龙 MAX 和哈弗品牌现有燃油产品序列都明显不同了。

首先看外观,枭龙 MAX 没有像枭龙那样采用封闭式的风格,而是采用了近两年流行起来的无边界格栅(这也是网友吐槽枭龙 MAX 抄袭长安的原因),同时大灯和日行灯也采用了全新的造型。

由于车身长度达到了 4.8 米,枭龙 MAX 外观的体量感明显比宋 PLUS DM-i 和银河 L7 都要大,它前后平稳的姿态、简洁的侧面线条,也进一步突出了这种体量感,这是它在同级竞品中的一个优势。当然,从审美层面看,枭龙 MAX 收到的评价是褒贬不一。

不过在内饰方面,不管是创新性、科技感或者豪华感,枭龙 MAX 都是比较出彩的,和银河 L7 一样,它也在副驾位配备了一块大尺寸的娱乐屏,同时扶手台和中控屏相接,中间无线充电板和按键、拨杆的台面高度对称,有同级车型罕见的大气感。

枭龙 MAX 内饰

得益于突出的车身尺寸,枭龙 MAX 的乘坐和储物空间,都明显要比银河 L7、宋 PLUS DM-i 更加宽裕,这是枭龙 MAX 在同级市场中的第一项优势。

枭龙 MAX 后排

其次是动力和续航,虽然和宋 PLUS DM-i 两驱版一样采用 1.5L 自然吸气发动机,但枭龙 MAX 的电机功率要更大,系统综合功率达到了 279 马力,峰值扭矩更是高达 585 牛 · 米,这让它具备了 6.8 秒破百的加速性能。虽然比宋 PLUS DM-i 四驱版 5.9 秒的成绩还差一些,但相比 7.9 秒破百的两驱版,动力表现已经拉开了不小的距离。

续航方面,枭龙 MAX 从 15.98 万入门版就标配了 105 公里纯电续航,宋 PLUS DM-i 的 110 公里版本起售价在 16.78 万,考虑到宋 PLUS DM-i 目前没有多少优惠,价格方面枭龙 MAX 确实是有一定优势的。

而再考虑到四驱系统的话,枭龙 MAX 的优势就更明显了,虽然它的四驱性能是比不上宋 PLUS DM-i 的,但两者价格门槛差了将近 5 万元,宋 PLUS DM-i 的四驱版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标配四驱的枭龙 MAX,对潜在客户基本就是触手可及了。最后如果考虑到内饰的设计和质感,枭龙 MAX 产品力、性价比在宋 PLUS DM-i 面前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它也可以算得上迄今为止对宋 PLUS DM-i 挑战性最强的一款产品。

枭龙 MAX 的 Hi4 系统

别出心裁

对自家 Hi4 四驱混动系统,哈弗的形容是" 两驱的价格、两驱的油耗,四驱的性能 ",这个描述看起来有点不合常理,毕竟目前不管纯电动还是 PHEV 混动,四驱版的价格都比两驱版高得多,且能耗也会更高。

不过,哈弗对 Hi4 系统的描述,并不算夸张,它以一种很巧妙的方式,以接近两驱混动的成本实现了四驱系统,它的能耗相比传统两驱混动略有增加,但相比常规前后电机的四驱车型,也确实要更省些。

这是怎么实现的呢?原理其实很简单。常规两驱混动车型,普遍都会在前部布置两个电机,分别为发电电机和驱动电机,而常规的四驱混动车型,是在这个基础上在后轴增加一个驱动电机驱动后轮。也就是说,传统的四驱混动车型,最少是有三个电机。

枭龙 MAX 的 Hi4 系统,其实是把传统两驱车型的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单独分开,将驱动电机放置在了后轴上,而位于车身前部的发电电机,则同时兼顾发电和驱动的功能,配合两个发动机的直驱挡位,以此实现了前后四驱的能力。

也就是说,从结构来看,枭龙 MAX 相较传统两驱混动车型的核心部件没有增加,只是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了任务的再分配。这样一来,相比单独在后轴额外增加驱动电机的四驱车型,枭龙 MAX 的成本自然就要低很多。

当然,这种结构的短板,是前轴电机的驱动性能是打了折扣的,不过依靠两个发动机直驱挡位,这个短板也被较好的弥补。近期有媒体对枭龙 MAX 和奥迪 Q5 Quattro 进行了四驱性能的对比,枭龙 MAX 甚至展现出了一定优势,足以看出它的实力。

除此之外,常规两驱混动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电机和驱动电机都安置在前部,导致前后轴的重心比例失调,Hi4 系统将主驱动电机放置在后轴,就很好对前后轴荷比进行了平衡,而这对操控表现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写在最后

在此之前,比亚迪在 PHEV 混动市场几乎有着无可撼动的优势,在规模化效应的影响下,一系列车型的冠军版,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优势,这让其它厂商几乎看不到同比亚迪展开竞争的希望。

如今吉利的银河 L7 展现出了不逊于比亚迪 DM-i 系统的性能,又具备更好的动力、操控和智能化,如果售价足够有诚意,那么它确实会是比亚迪之外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如今的枭龙 / 枭龙 MAX,则让我们看到除了打价格战之外,还有通过奇思妙想的动力系统布局,在核心性能形成优势的可能,这两款车型的出现,证明新能源市场的格局还远没有固化,市场竞争依然会长期持续下去,未来的格局如何发展,我们现在还很难得出结论。幸运的是,不管是当下的标杆,还是最具挑战力的新玩家,都来自我们中国品牌阵营自己家的产品。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也将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车型可供选择。

-End-

标签:

推荐阅读>